健康科普 | 唐氏筛查,您了解多少?
唐氏综合征(Down综合征),又名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。是人类足月新生儿中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,占染色体疾病的90%以上。如不加干预,每600-800名新生儿中就会有1名唐氏儿。
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,正常人有46条(23对)染色体,分别来自母亲和父亲。唐氏儿含有3条21号染色体(正常人含2条21号染色体),从而发病。

唐氏综合征患儿(简称唐氏儿)可出现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,表现为:严重智力低下、特殊面容(面容呆滞、眼距宽、耳位低、鼻根低平、伸舌等)、精神体格发育迟滞,并可伴有其他严重的多发畸形和疾病,如:先天性心脏病、消化道畸形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、白血病等。这些患儿如无严重畸形,可存活到成年,但丧失劳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,迄今没有根治方法,危害极大,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。
唐氏儿风险与母亲年龄密切相关,母亲年龄越大,胎儿患病的几率越大。母亲年龄小于35岁时的发生率为0.1%,35-40岁时发生率为其4倍,大于40岁时则可高达2-5%。
理论上,对所有孕妇进行羊水穿刺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能检出所有的唐氏儿,但在实践中却不可能实现,这主要是因为:1、穿刺为有创手段,存在一定的风险;2、经济花费巨大;3、产前诊断的技术提供能力明显不足。因此,通过唐氏筛查尽可能准确地发现唐氏儿高危孕妇,并对这些高危孕妇进行羊水穿刺,才是既能发现绝大多数唐氏儿又能减少穿刺风险的最佳选择。
唐氏筛查是从孕妇群体中,通过简便、经济和较少创伤的检测方法,发现怀有唐氏儿的高危孕妇,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。
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,可发现约60-90%的唐氏儿,对这些患儿及时引产,将明显减少唐氏儿的出生。
不同医院和地区会根据自身条件提供不同的筛查方案。好的筛查方案应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,较低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,从而能发现更多的唐氏儿,并减少不必要的羊水穿刺和由此导致的流产。目前常用的唐氏筛查方案有:
1、早孕期筛查(孕11周-13周6天进行)
采用超声NT(胎儿颈后透明带)筛查唐氏儿的检出率为75-80%,早孕期血清学指标联合超声NT筛查时唐氏儿检出率为85%,因此早孕期联合筛查是较好的筛查方案。
但早孕期筛查无法提供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风险,此外高风险者需行绒毛活检,而能提供绒毛活检的医疗机构很少,因此在国内开展受到限制。
2、中孕期血清学筛查 (孕15周-20周6天进行)
目前国内常用的二联筛查的唐氏儿检出率为60%(即能检出60%的唐氏儿),三联筛查检出率为70%,四联筛查检出率为80%,但四联筛查国内开展不多。
3、早中孕期联合/序贯筛查
孕妇接受早孕期和中孕期两次筛查,将结果共同计算得出唐氏儿风险,将最大限度地提高检出率,降低假阳性率。单纯早中孕期血清学筛查时唐氏儿检出率为85%,早中孕期联合筛查方案(结合超声NT及早中孕期血清学指标)的检出率为90-95%。
唐氏筛查高风险并不意味着胎儿一定是唐氏儿,只是说明胎儿患有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增高,胎儿正常的可能性还是高于不正常的可能性的。因此需要进一步检查来确诊。
1、羊水穿刺或绒毛活检

优点:
(1)明确诊断;
(2)可发现其他染色体异常。
缺点:
(1)有创,有一定的流产风险(穿刺相关流产率为1/200-500);
(2)费用较高;
(3)依赖相关的穿刺机构及实验室。
2、无创胎儿DNA检测(NIPT)
近年来出现的无创胎儿DNA检测技术主要针对唐氏儿高危人群,检出率高达99%。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,也可行NIPT进一步分流,如NIPT提示高风险,则唐氏儿的风险极高,需要羊水穿刺确诊。
优点:
(1)对唐氏儿的检出率高,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极低;
(2)无创;
(3)可同时提供其他某些染色体的风险(主要是13三体、18三体及性染色体,根据不同实验室而有所不同)。
总地来说:
1、唐氏筛查主要针对的是低风险人群,高龄孕妇并不是唐氏筛查的禁忌,但如何选择,还是直接穿刺,请咨询自己的产科医生。
2、唐氏筛查的目标是追求有效、安全和效能比最高的筛查,以发现绝大多数唐氏儿,但并不能保证检出所有的患儿。
3、唐氏筛查针对的是常见的染色体异常(唐氏综合征和18三体),其他染色体异常也可能会出现筛查高风险的结果,但并不能保证这些罕见的染色体异常都会被发现。
4、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是对唐氏筛查的有效补充。
5、双胎的筛查较为棘手,中孕期筛查的检出率过低因而不建议,可考虑选择超声NT筛查、早孕期联合筛查或早中孕期联合筛查。